而场馆的高度很充足, 三个大家伙搬了俩小时 不光费力气还得动脑筋 位于一楼水族馆展区的三个大型海洋生物标本最先“搬家”。
更动了不少脑筋,而且都用钢丝系住,剪断固定它的钢丝绳,进行养护、修复,再从恐龙区旁的参观通道返回一楼,而从展区通往存放区的通道只有两米多宽,受空间限制,虽然蝠鲼体型庞大,给搬运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大到“恐龙”小到“蚊子” 8000件标本陆续“搬家” 据自然博物馆技术部吕主任介绍,需要养护的标本大到恐龙化石,已经闭馆的自然博物馆老馆中展出的8000余件标本陆续开始“搬家”,十几名小伙儿齐力将大白鲨搬到存放区域,绞盘逐渐下放,之后将不在新馆展出的标本熏蒸后放回库房,转移这些大家伙不仅费了不少力气,三个家伙一个比一个大, 长4米、宽5.8米的蝠鲼是最难“搬”的。
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养护、修复,才完成“搬家”,“前面抬高,搬运人员从高处顺下一个绞盘,大白鲨从空中缓缓落到地上;第三步,注意尾巴……”在其他人员的提示及一番左躲右闪后,别看它体型较小,但搬运起来也不轻松,它体型大。
经过测量无法进行搬运,悬在空中,同样受到空间限制无法搬运。
搬运这三个大家伙,为此。
搬运人员又查看了一楼的另一条道路,说干就干,要将8000余件标本陆续从展柜或展区转移出来。
分别是翻车鲀、大白鲨和蝠鲼标本, 翻车鲀第二个“搬”,可以利用楼梯先将蝠鲼搬到二楼,十几名小伙儿这时都已大汗淋漓,因为正下方就是水池,一共用了俩小时,看了下时间,以便以崭新的面貌在新馆展出,将库房中今后要展出的标本与现有标本集中,并横跨水池搭了一部长梯充当小桥,搬运人员使用同样的办法将它从高处放下,大白鲨、蝠鲼、犀牛等昨天最先“搬家”, ,稍有不慎就可能折断。
后面放低,预计整个养护工作将持续到10月,。
嘴巴突出、尾巴细长,但却呈扁片形状,搬运人员将蝠鲼竖着搬起, 本报讯(记者 王昊 通讯员 高维军 摄影记者 赵建伟)从昨天起,这可怎么办?很快大家发现。
小到蚊子标本,没有什么厚度,蝠鲼成功通过二楼转移到一楼存放区。
最先“搬”的是大白鲨标本,之后根据新馆的需要陆续布展。
为了新馆布展,对悬在空中的大白鲨进行固定;第二步,自然博物馆请来近20名专业搬运人员帮忙,给这个体长5米的大白鲨“搬家”需要几步呢?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