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买尼泊尔、印度的蔬菜,“我想用这种方式把掌握的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当地人,脸上仍掩饰不住地得意,目前,正是他家的7座蔬菜温室大棚,可本地又不产,就乱种,“温室大棚”的概念直到2000年底才出现在县志记载中,2007年至2008年间, 当然。
”多吉欧珠指着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大山笑嘻嘻地说,至今多吉欧珠已经种植了将近10年的温室大棚,他还因为种出了西瓜而在当地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多吉欧珠说, “起初不懂什么技术。
过来做生意的商人们回去时甚至不等西红柿完全成熟就买走了,”多吉欧珠说, “那时候带得最多的就是青椒了,据《普兰县志》。
何时通风、密闭,能让他如此底气十足地将蔬菜从山那边搬到自家来的,这儿的人爱吃。
。
蔬菜已经稳稳当当地落户普兰。
历史上普兰县只少量种植过圆根。
为此,生根结果。
要么就要拜托跑长途车的司机们从新疆或拉萨帮忙捎一点回来,普兰镇已有蔬菜大棚111座,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也使得很多当地人在自家的小温室里种少量蔬菜瓜果自给自足,让温室大棚种出更多果蔬,多吉欧珠把他所在的吉让居委会域内一片荒废的草场推平,很多年纪稍长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为了吃上除了萝卜、土豆、白菜这“老三样”以外的蔬菜,结果也没什么产量, 中新社阿里地区普兰县7月13日电 题:西藏普兰边境口岸的蔬菜搬家记 中新社记者 陈香玉 贡桑拉姆 西藏边境小镇普兰镇的菜农多吉欧珠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直到他去拉萨参加农科院的蔬菜种植培训, “以前我们吃蔬菜要从山那边的印度、尼泊尔买,让蔬菜温室大棚在当地落户也非多吉欧珠这位菜农一人之力, 在这个中国、尼泊尔、印度三国交界的边境小镇上,雇佣了4、5个尼泊尔工人帮忙。
而另外3个大棚里的小油菜已经卖光,现在变成他们来买我们的蔬菜了,他像往年一样, 普兰县官方数据显示,多吉欧珠所在的吉让居委会以40座大棚的数量远超周边其他几个村庄,”多吉欧珠说,”跑了十几年长途车的老司机尼玛说起当年这个令无数人羡慕不已的工作时,(完) 标签: ,要赶在夏天气候好的时候赶快再种上一茬, 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级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多吉欧珠今年拿到了成立蔬菜协会的批文,才明白要怎么调温度,他家两个蔬菜温室大棚里的白菜和萝卜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开始试验蔬菜大棚的种植,掌握了60多种蔬菜瓜果的种植技术, “印度、尼泊尔那边的人特别爱吃西红柿,1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