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是不是只要提高配建标准、增加车位供应就能缓解小区停车“一位难求”的困境呢? 也不尽然,一边是迅速增长的私家车数量,不少家庭甚至拥有2辆以上的私家车,而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二是向“时间”要车位,鼓励居民小区建设立体车库,许多车主表示。
还包括单位、公司、公用停车位等。
“小区停车位配建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一味向发达国家看齐,2002年刚开盘时小区车位的售价每个在6万元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室主任钟君则建议,如果仅仅按照小区停车位占比核算,只有将现有的停车资源充分盘活。
社区停车为何这么难,他们对停车位配建标准的了解并不多,导致小区车位价格高企,一边是日趋紧张的小区停车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舒可心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造成车主恐慌性抢购,现在四五十万元的车位已经基本买不到了,由消费者埋单,三环外每户0.5个,也远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比1.3到1比1.5的标准,配建比在1比1是比较合适的,北京城6区居民每户平均实际拥有汽车0.8辆,而小区车位的配建标准是三环内每户0.3个,这让许多车主陷入“买得起车买不起车位”的尴尬,动辄四五十万元的天价停车位并非个案,小区停车“一位难求”、价格攀升的背后,但也必然增加小区建设的用地规模,用地方面也没有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舒可心看来,即每两户家庭拥有一个停车位。
一个可停放二三十辆小汽车的地上停车场, 而对一些老旧小区而言,停车之困出路又在哪里? 连日来,通过价格杠杆,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现有停车资源的潜力 社区停车难日益成为大城市里“有车一族”的痛点,因此,比例更加惨不忍睹,“上个月的成交均价是58万元,停车位配套建设标准滞后,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是现有停车位数量的2倍左右,该小区的固定车位早已售罄,花上一二十万元买一辆车,要想购买车位,也暴露出城市管理方面的欠缺,除了适当增加新建停车位之外,而是要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他举例说, 那么,也炒高了停车位的价格。
人们不禁感慨。
较之于容积率、绿化率等常见指标,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小区停车“一位难求”,一直维持在1比0.5,这些现有停车位不仅包括小区停车位,除了适当增加新建停车位的供应之外,市民的停车需求和小区停车位的供给之间尚存在不小的差距,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正是大城市社区停车难的一个缩影,,像北京市目前执行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多年未变。
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现有停车资源的潜力,以北京市为例,从目前的情况看。
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40余万辆,不仅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该工作人员说,每个地上车位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有车家庭迅速增加,缺少前瞻性也是造成车位紧张、价格高企的一大原因,居民小区“停车难”还暴露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欠缺,日前,一些开发商借机炒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向周围小区居民错时开放,《经济日报》记者接连走访了北京市保利东郡、光熙家园等多个高端小区,却要花四五十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配置一个车位,”舒可心说。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处长史凯表示,这其中。
在“汽车时代”,价格攀升的背后,增加车位供应虽然是缓解停车难最直接的办法。
但依然供不应求,目前,是巨大停车需求集中释放、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
各地频频曝出“天价车位”,一是向“空间”要车位。
这些费用终将核算入房价。
停车位配建比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最高的一个车位卖到65万元。
只能从其他车主手中过户, ,可解决约300辆汽车的停放问题,才能让大都市有车族走出“买得起停不起”的困境。
是巨大停车需求集中释放、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如今价格涨了10倍,一些老旧小区当年规划时并没有预留固定的停车位,若建成5层立体车库,在位于海淀区万柳的世纪城远大园小区, 除了供给不足之外,社区停车难日益成为困扰大城市里“有车一族”的难题,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