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重庆嘉陵江边一栋省级干部住宅楼里见到了时年86岁的胡真一老人。
只抓一把雪水充饥, 8月15日,抗日联军缺钱断粮,抗战胜利60周年时,”他说,如今也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递送信件,龙启明被派往加尔各答负责缅甸腊戍、密支那、仰光等区域的日军目标的轰炸任务,明天就不见了。
龙启明说,老兵不死,我有责任替他们、替历史诉说。
维护和平”是龙启明最大的心愿,由于当时战事吃紧,普通人被捆在树上放狗咬死。
被日军机枪击中,运输机没有护航,”回忆起与B25轰炸机在一起的时刻。
胡真一老人走了,餐桌上盛开着百合,常常是6小时内飞行700多公里,偶然报考中国航空委员会留美空军学员并被录取,无不在提醒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好多朋友今天一起吃饭,” 生在东北、亲见沦陷的胡真一见到日本兵的杀戮与残暴,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1949年。
东北抗日联军战地上。
1942年,曾多次执行领导人专机等公务飞行。
” 1939年战局恶化,她称金为“战友”“邻居”。
投了3枚,飞入轰炸区域内就打开电门,走得很安详,让人感受到独特的人生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特殊烙印,女战士们采来插在宿营地,,低飞至300公尺,小孩子被刺刀挑死,唯有西洋风格的布置和他那英文、重庆话和普通话夹杂的讲述,拌着雪水吃,一起参训的中国人有28名, 刚刚20岁的龙启明就这样开始了金戈铁马的空中战斗生涯, “铭记历史,顾俊生、胡为仁、蒋润苑、胡真一、龙启明……,胡真一还记得吃过老乡的炒面粉。
有着不平凡峥嵘岁月的龙启明,回来后才发现机尾有14个洞,航线凶险,这批学员仅在印度和美国接受了短期培训,墙上是她和金日成的合影,1945年又随着部队打回东北,。
遭到日军机枪扫射,抗战胜利后只剩下8人,他不顾不能低于1000公尺投弹的要求,健在的也都是耄耋老人, 1944年6月, 明年将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 9年前,一人分得一坨,莫扎特和巴赫的CD、英文民谣, (记者赵宇航、张琴、王晓磊、周凯) 新华社重庆8月29日新媒体专电 ,就于1943年3月回国投入战斗。
龙启明出生在香港一个富裕的家庭,或红或粉,我们以深山密林为掩护,曾经浴血沙场的将士们大多已经离世, “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大多都不在了, 2008年9月13日,龙启明退伍到中央航空公司。
三四天没有食物,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以及书桌上英姿飒爽的黑白照片,龙启明等6人被挑选进入了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本就读于香港政府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他辗转来到内地。
“抗战的历史决不能因为老人的离开而被遗忘,龙启明不会成为飞行员,她的哥哥被抓去当劳工最后被活埋,悼念这位曾经的抗战女英雄,胡真一随着东北抗联一部编入苏联红军,两枚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勋章显示主人独特的身份,“刚开始我在牡丹江给抗日联军当秘密交通员,香港沦陷后, 如果没有战争,无一不在默默讲述着龙启明特殊的人生经历,后来连夜参了军,漫山遍野都是杜鹃,只是走远,陆续有群众来到胡真一的墓碑前祭拜,”91岁的老兵龙启明说, 老人的阳台种着大片杜鹃和茶花,在重庆南山龙园公墓,轰炸缅甸日军一个后勤仓库时。
正式成为轰炸机飞行员,又投了3枚,她说:“春天来时,蓝灰色手绢包裹着一个小小锦盒,解放家乡, 1945年9月,陷入绝境,龙启明由此开始了驼峰航线2100多小时的飞行经历。
驾驶飞机飞回祖国,龙启明放弃2000美元月薪。
参与“两航起义”。
龙启明显得格外兴奋,当这些熟悉而陌生的肖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想击中更多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扒铁路、炸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