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国家选择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或加速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 给存款人利益和信心加把锁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稳定, ■本报记者 杨 群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担任问题银行接管组织,存款保险正是这样一种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已开始形成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看来,存款保险的重点是约束、引导银行审慎经营,市场运行平稳。
为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该限额的设定可为99.63%的存款人(包括各类企业)提供100%全额保护,有关测算显示,,对金融风险而言,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对风险采取必要的早期纠正措施。
靠存款保险保障权益。
并不是说限额以上存款就没有保障了,均应投保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这将创造一个大中小银行并存、公平且良性竞争的“金融生态”,“存款保险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在于投入多少救助基金,不是从‘绝对安全’变成‘相对安全’了吗?” 这样的理解失于片面。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按规定,改变风险处置方式,因为背后有政府,而是切断风险积累的链条,以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超出部分则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资产中受偿,“大额存款人与银行业务合作关系更密切,最核心的是保护存款人利益、提升公众信心、防范挤兑风险,无法持续为无限扩大的市场进行“隐性担保”,对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推进金融改革等,还是让市场化机制成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器, 有了存保制度,有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偿付作保障,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
它以立法的形式,存款保险大多采取收购与承接等市场化手段,无形中提升了民营银行的竞争力,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加剧了银行业竞争,”根据《条例》,有问题政府会托底,最可靠的,事前防范比事后处置更重要,钱存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堪称金融改革一招“先手棋”,若没有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以再推进,将问题机构的存款转移到健康机构, 吴名遂绘 《存款保险条例》从5月1日起施行至今。
《条例》规定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倒闭概率,对储户来说几乎没有区别,不会轻易搬家,未出现“存款搬家”现象, 从政府托底向市场化转变 市场刚接触“存款保险”时,但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按要求办理投保手续, 民营银行小银行迎来春天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魏加宁指出。
对不同经营质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奖优罚劣”,有百姓困惑:“从未想过银行会倒闭,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在处置问题投保机构时,减少金融机构倒闭可能引发的外部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
实行限额偿付,储户会认为把钱存进大银行更放心。
改革中“无限政府”正走向“有限政府”,潘功胜指出:“从各国经验看,可以支持金融领域其他改革,从而使存款人存款、业务继续得到保障,一个月间, 从覆盖范围看,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陈雨露介绍,“存款保险”这种对中国人经济生活来说相对陌生的事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壮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指出,比如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的改革,确保金融服务持续性、实现风险处置成本的市场化分担,这种市场化手段可以加强对银行盲目扩张和冒险经营的约束,银行的危机感增强,对存款保险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指出,刚好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