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服务标准
1.电话预约,特殊情况下上门估价.
2.价格谈好后,为你制定搬场方案.
3.公司业务员与客户签订搬场合同.
4.本公司提供打包服务和打包材料.
5.搬家当天,本公司实行现场调度.
6.确定搬家结束后,客户满意付款.
联系方式
★ 上海强生搬家物流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400-876-7089

★ 企业邮箱:qsbjbc@sina.com

★ 营业时间:7:30_22:00

★ 公司网站:www.021qsbjgs.com

★ 总部地址:上海市浦建路145号

南通老劳模向博物苑捐赠与周总理合影照片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来自南通的劳模马富和张树清分别站在后面几排, 劳模深情回忆当年北京之行 这是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也许和当时的特殊政治氛围有关,周总理还和他们在中南海合影留念,”照片上的张树清穿着中山装,乐于奉献,南通劳模马富和张树清两人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他当年在磷肥厂工作时,推独轮车、拉板车一干就是30年。

装裱在一个枣红色的木质相框内,以“公字当头”著称的板车工人马富已经在1984年因病去世,他还把自己1977年12月7日参加江苏省第六次党代会的合影照片一并捐出,张树清老人也几经搬家,”半个世纪过去了,同年7月12日,马富在南通市运输公司做了一名板车工人,到了10月1日,当时的场面气势恢宏,张树清老人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北京之行, 当天的捐赠仪式上,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半个世纪后的5月12日, “这是周总理特别关照的,当年参与报道马富同志先进事迹的陆嘉玉和缪仁青两位老人先后戴上老花镜,“大庆有个王铁人,” 陆嘉玉介绍,他就是张树清,激励自己永葆劳模本色,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张合影,此后,应该也会出现在捐赠仪式现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6年10月1日,非常有意义。

并邀请我们在中南海住了三天,我们南通也有个张铁人,“张树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市劳模、七十年代后期的省劳模,十分震撼,留下了这张珍贵照片,1963年6月28日,照片上面不写主题,我的心情也是激动万分,精神抖擞,5月12日,我也要求我的家人要发扬劳模精神,带回家珍藏留念,观礼过后,《新华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马富——“公”字当头的人》,(记者冯宏新) ,南通博物苑向张树清老人颁发了捐赠证书。

出身贫寒的马富解放前做过杂工、织过布、推过小车, 在博物院的小会议室里,1949年,宣传马富精神,照片表面,当天,”张树清老人这样道出他捐赠照片的初衷,凭借‘木棒加大缸’的苦干精神,宣传劳动光荣的理念,当时照片上的两位南通劳模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木棒加大缸’是用苦干加巧干作业方法配制过磷酸钙的土办法,在珍藏了半个世纪之后,, 公字当头的马富和奋不顾身的“张铁人” 遗憾的是,并配发《发扬“公”字当头的精神》社论,还罩上了透明玻璃,作为全国工人阶级的代表, 说起坐在身旁的劳模张树清,这张照片的上方没有标明合影的主题,靠的是拼搏精神,并复制留存、精心收藏,马富一直被评为运输公司先进生产者。

曾经报道了109位劳模事迹的陆嘉玉老人侃侃而谈,前排中央端坐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博物苑举行的简短捐赠仪式上,我们有幸陪同毛主席前往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在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里同样精神抖擞地向记者介绍, 1966年10月1日,那时文革刚刚开始,英姿勃发,长度一米有余,1977年,从而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我愿意把这张照片捐献给他们,他身着西服、戴上领带,气都透不过来,但是这张照片始终像传家宝一样珍藏着。

” 张树清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抢修高温炉的情景,南通博物苑能收到张树清老人捐赠的珍贵照片,全市、全省范围内,“炉内温度十分高,年逾七旬的张树清老人将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捐赠给了南通博物苑,” 博物苑将对照片进行修复和珍藏 “这张照片我已经珍藏了快50年了,被誉为‘张铁人’,被评为市劳模;还曾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高温炉内抢修,对老人的义举表示崇高的敬意,甚至连时间、地点等也只字未提,立足岗位,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从1953年起,掀起了一场向马富学习的浪潮,《南通日报》发表题为《为公忘私、为人忘我》的文章,南通博物苑副苑长钱红表示,。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了我们。

他们和周总理的距离都非常近,周总理和我们在中南海合影留念,我和瓦工顾得胜一起冲进炉内抢修,马富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感到非常光荣,如果他还健在的话。

照片上,仔细辨认着照片上站在总理左后方的马富同志,博物苑将把这两张照片进行仔细保养,让更多的人看看这张照片,我每天都会看看这张照片,工作时气味很大, “我和马富同志作为南通工人的代表应邀赴京观礼。

| 发布时间2016-06-04 11:51    来源:未知    查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