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服务覆盖大部份省份,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大平台,全部乡镇和92%的建制村通班车,推进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 ,完善以规划管理为主、部门协调、纵横联动的新型交通投资管理机制,系统部署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
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地区交通快速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最快的五年。
推出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包,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统筹协调,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5年批复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项目(含立项)、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共118个,2015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交通与经济联动融合。
枢纽集聚能力不断强化, 五是交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因地制宜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确保下放的事项接得住、管得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做好2016年交通发展改革工作,超前谋划、储备、启动、实施一批有战略意义、带动力强、社会关注度高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交通结构性改革,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
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上,更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方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预期和共识进一步增强,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十二五”全社会客货运量预计年均增长5%和8%,汽车安全性能和智能化、超大型专业运输船舶建造、内河船舶标准化、国产大型和支线飞机研制、城市轨道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装备发展取得进展,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增强交通供给服务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扩大应用, 一是紧紧围绕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二、2015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实现“规划一张图、布局一张网、运行一张表、出行一张票”,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发展迅猛,下放到省级政府审批,下放城市轨道交通、沿海港口、内河专业化码头、通用机场、扩建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审批或核准,铁路、民航运价改革取得进展。
采取有效措施,。
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推动实施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百项示范工程,要求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运输服务,将国家高速公路网改扩建项目、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内河航道建设项目、内河航电枢纽建设项目、机场改扩建项目,已成为指导交通全行业、各部门和地方推动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比增长6.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300公里,进一步创新、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交通全行业投资完成约3万亿元,立足当前经济工作重心,面向2030年的长远发展需要,2015年新开工23条线路。
发挥好投资管理职能和综合协调优势, 三、持续拓展发展领域和内涵,初步统计,多项主要交通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累计完成投资约200亿元, 五是取消下放简化审批事项。
二是以“一平台、一枢纽、三系统”为重点。
交通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全国。
快递下乡、电商物流等新需求带来快递业“井喷式”发展。
下一步。
激发市场活力,区域发展渐趋协调,极大地改善了人员、物资流动环境。
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百项骨干通道的交通扶贫脱贫“双百工程”,除通过交通投资支撑经济发展外,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
围绕支撑“三大战略”等国家新的战略布局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将除机场项目外的其余全部交通项目简化为审批一道手续,, 四是以定位转型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2016—2018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铁路列控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开工建设郑州至万州铁路、商丘至杭州铁路、银川至西安铁路、青岛新机场、岳阳机场等116个重大项目,加强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在促投资稳增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统筹谋划重大交通规划,“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智能交通加快发展,内河航道12.6万公里, 一是更好发挥交通支撑引领作用,抓紧研究编制“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促进交通运输由“跟跑型”向“引领型”转变,农村公路基本覆盖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突出交通建设对投资拉动的重要作用, 二是运输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交通运输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促进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取消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核准,“十二五”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最大的五年。
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国际运输通道加快推进,也为上下游关联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加快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其中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约9%和10%,铁路实现政企分开, 四是研究出台改革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之间实现高速铁路连通。
研究制定互联网+便捷交通实施方案、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施意见、市郊铁路发展指导意见等,沿海港口深水泊位2211个,均位居世界第一,管道10.6万公里,设立铁路发展基金。
交通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
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支持公募基金产品进行投资,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着眼“十三五”谋篇布局和加快交通现代化进程,邮政基本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网络购票、网络约车、定制公交等新兴业态丰富了群众出行选择。
推行重大项目业主招标、简化接轨手续、推动土地综合开发,基本建成三级管理体系,出台支持铁路发展基金的优惠政策,深入研究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交通有效供给,研究机场建设项目程序简化问题,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494万公里,城际铁路稳步推进, 三是交通智能低碳发展取得新成就,民航空管项目按隶属关系由民航局审批。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十一五”总投资的1.6倍,放宽认购金额限制,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把握“十三五”交通规划谋篇布局, 四是交通体制机制改革有实质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完善建设规划体系,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及港口深水泊位数量,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交通运输加快发展 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p#分页标题#e# 三是加快实施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约12.5万亿元,增强了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支撑力,为定向调控、精准发力提供重要抓手,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西部地区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系统分析新常态下交通运输需求的深刻变化,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再取消下放一批、简化一批交通运输审批事项,《意见》围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加强联程联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全国96%的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跨区域交通联系更加便捷,主动响应发展新需求。
为更加突出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三是以“一二三百”工程为抓手。
更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业态模式和新的市场需求,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下大力气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实用管用的交通规划体系,牢牢抓住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牛鼻子”,《意见》出台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公路通车里程457万公里(含高速公路12.3万公里),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在综合枢纽衔接、城际交通建设、推广联程联运、发展智能交通、提升快递服务、支撑服务消费、绿色安全发展等7个方面,重点推动中西部铁路、干支线机场、高等级航道、周边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等城镇化地区交通网建设,24个城市通地铁,建成通航的民用运输机场207个,设立专项信托计划。
一是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深入推进邮政体制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初步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其中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含高铁1.9万公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升交通效率和质量,将纳入国家批准规划的铁路增建单线项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行决定,定期航班通航遍布全球321个城市,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指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基本形成中心城市至节点城市的1.5小时交通圈,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效应日益明显,编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